2016年,浙江黄岩,杨老汉家翻盖老房子。施工人员挖到卧室下方,却突然挖不动了。工人们一跳而下几铲子将土挖开,竟挖出一个遍体血红的长方体物件。杨老汉看了一眼,脊背发凉,后背直冒冷汗。2016年5月2日,浙江台州黄岩区前礁村,一个叫杨年志的村民,为了让老父亲更好的养老,把自家旧房子拆掉了重建。施工人员用挖掘机挖到一半,却突然发现,杨老爹卧室下方挖不动了,像是下面有什么东西。工人们跳下去,把土铲开,竟然挖出一个一人多长的长方形物件,通体血红,看着瘆人。“是棺材!”有工人 大喊。杨老爹走上前去,看了一眼,心里一惊,惊出了一身冷汗。“这是造了什么孽?我老杨竟然睡了半辈子的棺材!”他的大儿子杨年洪看出不对劲,只怕是个古物,将事情上报后,很快文物专家和考古人员便赶来了。他们经过挖掘和勘察,发现这是一座宋朝古墓,长5米,宽3米,距今已经近千年。专家们又向周围进行了尝试性挖掘,没想到,竟然又挖出了一副残破的棺木。据推测,这应该是一处夫妻合葬墓。后来挖掘出的那副棺木,已经残破不堪,甚至还有被撬过的痕迹,应该是被盗墓贼光顾过,里面也没留下什么有价值的物件。就在众人 大失所望之时,墓中女主人的墓志铭被发现了,专家们喜出望外,赶紧把上面的文字拓了下来。原来,女墓主姓李,于南宋1195年去世,墓志铭是她的丈夫所写,后面的落款是赵伯澐。所以那副血红色棺木中,应该就是她的丈夫赵伯澐。正在这时,一群人拿着铁锹,怒气冲冲地赶到挖掘现场。其中一男子大喊:“谁这么缺德,竟然挖我家祖坟,都不准挖!”原来,男子在微信里看到,村里人拍照发的朋友圈,才知道自家祖坟被挖了,这才带着族人来兴师问罪。专家们还以为是有人故意闹 事,谁料,那个男子却直接拿出自家族谱《西桥赵氏宗谱》。专家们翻开族谱查看,没成想,竟然还真的在里面发现了“赵伯澐”的名字。而有关赵伯澐的记载,却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。原来,红色棺木里的赵伯澐竟然是,宋朝皇帝的嫡系子孙,就是那个黄袍加身的赵匡胤的第7代孙,而现在黄岩城区沿用至今的五洞桥,就是赵伯澐辞官回乡后主持修建的。而这名拿出族谱的男子名叫赵文喜,是赵匡胤的第30代孙,看来还真是挖了他赵家祖坟。这就有点尴尬了,由于赵文喜的阻拦,古墓挖掘不得不暂时停止。有专家向赵文喜解释:“根据我国文物法规定,清朝以前的古墓都属于国家,子孙后代也不能私自占有。更何况,现在是进行抢救性挖掘,如果就此停止,盗墓贼是不会放过古墓的,到时候文物损失会更大。”后来经过专家反复劝说,赵文喜也只能松口让他们挖。专家们把赵伯澐的棺木整个打包,送到了黄岩博物馆。经过一番努力后,严丝合缝的棺木终于被揭开了。专家们发现,赵伯澐安静地躺在棺木里,就像睡着一样。里面还有76件衣服、饰品,颜色各异,均为丝织品。还有一个香盒,一面铜制镜子,一个水晶圆环。更让大家大开眼界的是,赵伯澐的肩膀处,竟然还有一块玉璧,上面还刻有文字:大唐皇帝 昪。原来这块玉璧价值连城,是南唐开国皇帝李昪之物,上面的绳子也没有破损。这些随葬品都保存完好,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,对于后人研究宋朝墓葬习俗,也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。专家们经过精心修 复,还发现:赵伯澐的穿戴几乎都是黄、黑两种颜色。大家可能会问,堂堂皇亲国戚,穿戴的衣物怎么颜色如此寡淡?原来,这是宋朝士大夫之间很流行的穿衣风格。当时理学盛行,士族推崇淡而雅的穿搭,把返璞归真的精髓用到了穿衣打扮上面。所以当时的很多士大夫,身份越尊贵,衣饰反而越简单,赵伯澐不就是很好的证明吗?而这也为我们后人研究宋朝的生活和文化,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。宋朝审美的变化也影响了墓葬习俗,墓葬风格不再推崇用金银随葬,取而代之的是墓主人生前的随身之物,比如衣物之类。看来,宋朝人真的是将“雅”之一字,刻在了骨子里,返璞归真、删繁就简的穿衣风格,即便是穿越历史放在现代,也不算过时。说来也巧,浙江黄岩古墓出土之时,当时杭州刚好举办G20峰会。赵伯澐墓中有2件丝织品,经过专家们的日夜修 复,也作为展品出现在了峰会,这2件丝织品,一经展出,便惊艳众人。当时参加峰会的嘉宾来自全球各地,很多人都毫不掩饰对这2件丝织品的赞美和欣赏,大家对中国古代炉火纯青的丝织技艺,更是赞不绝口。由此可见,我国古代宋朝的繁华,以及当时纺织业的高度发展。只要一想到,这些精美绝伦的丝织品,来自于我国宋朝,就不禁为自己身为中国人而感到自豪!难怪英国的历史学家汤因比,曾经感慨:如果能够穿越,他愿意穿越到中国的宋朝生活,体验那里的一切。如果真有穿越的机会,你愿意在宋朝生活吗?欢迎大家留言讨论~ 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 |